目录
1、生成切片缓存切片方案
ArcGIS有默认的切片方案,如果需要自定义切片规则,需要先生成一个切片方案。
打开ArcMap,打开 工具箱(Tools Box) --> 系统工具箱(System Tools Box) --> 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ment Tools) --> 切片缓存(Tile Cache)-->生成切片缓存切片方案(Generate Tile Cache Tiling Scheme)
各个选项简要说明:
- 1、输入数据源:这个是用来确定这个切片方案能够切多少级的,切片的最大级别的分辨率最多能够是小于等于输入的数据源的分辨率,也就是说最多能切到刚好等于或者小于数据源的分辨率,就不能再继续往下切了。
- 2、输出切片方案:也就是这个切片方案的保存位置,不能是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
- 3、生成方案:二选一,NEW 表示创建一个新的,PREDEFINED 表示基于一个已有的切片方案来创建。
- 4、比例级数:指定要切多少级,这个数据会自动根据输入数据源的分辨率进行调整。
- 5、比例:指定比例级数后,会自动计算出相应的比例系数列表,如果需要添加,则可以在这里输入后,点击右侧的
+
按钮进行添加。移除则是在表格中选择后,点击右侧的X
按钮进行移除。 - 6、切片原点:就是切片的第一个瓦片(0,0)的左上角点坐标。
- 7、每英寸的点数(像素):就是DPI的设置,一般国内的切片96(天地图),但是WMTS服务通常是90.714(WMTS标准里面就是,但是ArcGIS Desktop10.2/3版本,由于计算使用的经纬度与米的换算系数偏小的原因,导致其计算比例尺与分辨率的结果有问题,其加载WMTS图层时可见)
- 8、切片大小(以像素为单位):瓦片的大小,通常是
256 x 256
。经过我的测试,大部分情况下512 x 512
的瓦片大小,在切瓦片的速度和发布成服务后的浏览速度上,都是优于256大小的,1024大小的瓦片在大多数时候也是优于256的,但与512差异不大。 - 9、切片格式:主要是PNGx、JPEG、MIXED。MIXED混合格式,指的是在切片的时候,如果检测到瓦片内有透明区域,则这个瓦片使用PNG32格式,如果没有,则使用JPEG格式。这样做可以在不失去透明通道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瓦片数据文件的大小。
- 10、切片压缩质量:仅对JPEG(包括MIXED中使用JPEG的瓦片)有效,参数值需要介于1-100之间,默认是75。
- 11、存储格式:COMPACT 紧凑格式,也就是把多个瓦片(最多128x128个)存储到一个
bundle/bundlx
文件的形式,避免出现大量碎文件。EXPLODED 分散格式,就是把每一个瓦片存储成一个图片文件,这个形式的瓦片不能和tpk包一起使用。
参考:
2、切瓦片
切瓦片在ArcGIS里面没有直接使用这个名称,在“管理切片缓存”里面。
打开ArcMap,打开 工具箱(Tools Box) --> 系统工具箱(System Tools Box) --> 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ment Tools) --> 切片缓存(Tile Cache)-->管理切片缓存(Manage Tile Cache)
各个选项简要说明:
- 1、缓存位置:切出来的瓦片保存的文件夹,也可以是已经存在的瓦片目录,因为这里不仅仅是可以切瓦片。
- 2、缓存名称:切出来的瓦片保存的子一级文件夹名称,可以为空。
- 3、管理模式:RECREATE_ALL_TILES 替换所有瓦片,不管存不存在。RECREATE_EMPTY_TILES 替换空瓦片,也就是如果存在则不替换。DELETE_TILES 删除瓦片,这个选项用来删除所有的瓦片数据文件,但是不删除目录结构。(注意:如果输出是已经存在的瓦片目录,则该目录下的conf.cdi并不会更新,这在替换了数据源等情况下可能导致输出瓦片与描述信息不对应)
- 4、输入数据源:选择要切片的数据文件,虽然这里写着可选,但是如果没有指定就会报错。数据文件必须指定了坐标系,且能够转换到WGS84椭球下。
- 5、输入切片方案:切片的规则。ARCGISONLINE_SCHEME 使用ArcGIS在线地图的默认切片规则(3857)。IMPORT_SCHEME 导入方案,可以导入自己创建的切片方案。(ArcGIS10.5版本有更多模式)
- 6、最小/最大 缓存比例:计算切片的比例系数的上下限,在这个区间之外的将被忽略。
- 7、感兴趣区:定义要切片的区域。这里可以设置一个矢量文件或者绘制的矢量对象。
- 8、最大源像元大小:这个是对有金字塔文件的数据使用的。如果为空,则使用全部金字塔。如果不为空,则仅使用像元大小在指定值以内的金字塔层。
参考: